近日,南京南部新城建设指挥部向市政协通报了南部新城的建设情况。有政协委员提出,“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,给南京带来了次重大的发展机遇”,今年6月底通车的京沪高铁,标志着南京将进入高铁时代,应抓住这次重大的发展机遇,让新城借助南京南站,成功转变为“商圈”。
2010年6月,作为政府直属单位的南京市南部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正式成立,负责南部新城地区的开发、建设和管理。在规划图上,记者看到,南部新城呈倒“凸”字型。按照规划,这里分“3个圈”建设:最外围的圈是164平方公里规划控制区最终可承载160万人口;第二个圈是66平方公里建设协调区;第三个圈是32平方公里核心开发区。现在正在进行的是核心开发区建设,包括南京南站的建设,玉兰路拓宽南延、纬七路东进、苜蓿园大街南下、响水河整治等配套工程,为此已筹措三十多亿元银团资金。
随着南部新城建设的推进,其中蕴含的巨大商机吸引了台北县县长、台湾正葳集团、韩国SK集团、美国保尚公司、北京联东集团、澳大利亚DFO集团等客商23批、共100多人次前来考察商机。根据测算,南部新城未来10—20年需要投入几千亿元资金。
市政协委员、规划师程大林认为,与河西新城只坐落在建邺区一个区的布局不同,南部新城分布在江宁、秦淮、雨花台、白下4个区,其总体规划必须与4个区的原有规划实现对接,避免出现规划互相打架的现象。其次是南部新城今后产业定位,必须设置招商引资门槛,筛选落户项目,防止低水平建设、中低档项目涌入,重点发展商贸物流、商务办公、软件研发、文化创意、工业设计等现代高端服务业,实现由交通枢纽向经济枢纽的转变。
还有委员提出来,南京南站共有28条线路在这里交汇,半个小时到合肥,45分钟到杭州,1个小时到上海,2个小时到武汉,3个半小时到北京……高铁开通缩短了城市与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,但要避免高铁带来“虹吸效应”。如果其他可达城市比南京政策更优惠,客商就会分流,出现旅客只在南京中转,不在此地逗留的现象。
有委员建议,可利用市场化运作模式,如股权融资、证券融资、项目融资(BOT、BT、TOT)及国际金融贷款等,既筹集建设资金、建好南部新城,又避免了资金和项目外流。